從巴士底監獄到協和廣場 ─ 法國大革命2

2012070823:08


巴黎最高法院及附屬監獄(監獄已改作陳列館),以前是舊皇宮


儘管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得到後世的肯定,但詳細審視大革命的過程卻是殘酷的;許多殘酷的痕跡都已被抹去,但很不容易地,巴黎保留了諸多殘酷場景中最重要的一個 ─ 巴黎古監獄。

古監獄原是位於西堤島上北岸的昔日舊皇宮,歷史可溯及墨洛溫王朝。到了卡佩王朝加以擴建,成了精美的建築群。

到了十四世紀中葉,皇室遷到對岸更大的羅孚宮後,舊皇宮改作一般行政用途,到十四世紀末又作為巴黎最高法院法院與附屬監獄。到了大革命期間,這裡設置革命法庭,是審判和關押革命犯人最著名的地方。

寫到這裡,很多人可能就會心理想著:這裡的犯人會不會命太好啊?竟然連被關都可以住皇宮。

別想得太美!在大革命最血腥的恐怖統治時期,這座監獄被稱為『斷頭台前廳』,意指進到這座監獄幾乎就等於要上斷頭台,恐怖時期,每天總會有幾十個人被送上斷頭台;革命法庭的判決很簡單:不是無罪釋放就是死刑處決,只有明確的二分法絶不囉唆,但是能幸運獲釋的終究只是少數。

至於囚犯的生活條件,別以為住皇宮就會好些,再大的王宮,關進一千多名囚犯之後也只有變得擁擠陰暗,衛生極差,穢物堆滿各處,何況較好的房間也不可能分派給囚犯?大多數都是只能睡草堆上的『草堆漢』,只有很少數支付足夠金錢的才能成為住在帶床囚室的『皮斯托爾人』,但那囚室也只有一坪大小,只夠一張狹窄的床加一條狹窄的通道而已;死刑犯也只在送往斷頭台之前才有權飽餐一頓。而很諷刺的是,人民所攻摧毀的暴政象徵 ─ 巴士底監獄,囚犯的生活條件卻是極為不錯的呢!
【未完待續】

監獄臨塞納河有兩座尖塔,分別是凱薩塔與銀塔


法院大門


軍人大廳是當時歐洲最大的大廳之一,長64米寬27米,是監獄最主要的部分,雖然現在已裝上電燈,但仍十分昏暗;可想而知當時作為監獄時擁擠晦暗的情況一定令人十分躁鬱


臨塞納河的一個窗口。所有食物都是經由塞納河運送過來,再用弔籃從這窗口送進來


稱為囚徒走廊的通道,是囚犯可以獲得較明亮的活動空間


管理員室




監獄書記官負責記錄下犯人的言行,而且分門別類,如草堆漢、皮斯托爾人等


女囚洗衣用的大水槽


執行死刑時以十二人一組送往斷頭台,臨行之前犯人圍繞這個小圓桌站著吃下最後一餐


瑪莉‧安拖瓦內特是這裡最特別的囚犯了,她就是法皇路易十六的皇后,皇帝被斬首後,瑪莉被送到這裡囚禁,三坪大有一組小桌椅和一張硬版床,雖然壁紙已髒污剝落,而且半透明的布幔外有兩個持刀槍的士兵嚴密監看著,但已是這裡最豪華舒適的囚室了,可是對於奢華慣的皇后來說,不知心裡面想著什麼?她穿著黑衣袍,整日坐在十字架前,是懺悔?或是祈求神蹟?面對毫無希望的日子,也許她只求一死吧?

瑪莉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名言,就是對著飢餓的人民說;『沒有麵包何不吃蛋糕?』

事實上,這句話是幾十年前盧梭所寫『懺悔錄』中的一句話,因為法國人不喜歡她,就移花接木栽到她頭上來了。

法國人一直把瑪莉形容成美麗無腦的女人其實也不太公平,她是揮霍奢華沒錯,但當時皇室貴族哪一個不是揮霍奢華?真正原因,說穿了就是因為她來自法國敵對的奧國皇室,當初為了修好兩國關係的政治婚姻才是她的原罪。


瑪莉只是眾多從這裡送上斷頭台的囚犯之一,其他叫得出名號、叫不出名號的......光是巴黎一個地方就斬殺了七萬人,真的是血流成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