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鳳凰古城 〈二〉印象鳳凰

2018100621:35
鳳凰就鳳凰,為什麼要『印象』?是否現在都流行印象甚麼的,所以也跟著印象一下?

當然不是,我不管別人在印象甚麼,也不是想沾Impressionism的光芒。
印象只不過是一種直覺的、本能的觀點或感覺,就是腦中的浮光掠影而已,並不是加了『印象』就代表很有深度。



一座全新打造的牌坊矗立在新市區廣場,但至少並沒有與古城格格不入

鳳凰是座古城,有年代也有人文,不論史料、名人和景點都不少,但這些都已有很多人下過工夫,隨便孤狗或百度一下就有源源的資料,所以我也就不再畫蛇添足。儘管如此,有一個人還是不得不提,那就是沈從文。

沈從文是鳳凰人。民國三十八年(1949)國民政府遷台,從此兩岸隔離,當時的文人有的來到台灣,有的留在大陸;他們會在哪一邊大都是因為大時代的無奈,但在那政治對抗的年代,可想而知的就是這邊的要罵那邊,那邊的也要罵這邊。
沈從文就是留在那邊的其中之一,只不過在大陸文革時期他也是被批判的對象,也就是被兩邊都罵的裡外不是人。
『讀聖賢書,所為何事』,但也可能有不得為或不得不為的無奈,沈從文於是封筆停止創作,專做頂多得罪死人的考古工作,只留下『邊城』等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樓歪太大了,就此打住)



沈從文故居

沈從文透過『邊城』把湘西的美麗和純樸、苗家的善良和多情描寫得淋漓盡致,雖然只是一本小說,但不知感動多少人,甚至大學都還開設課程專門研究這部小說,是中國近代文學史很重要的一部著作(而沈從文的學歷竟然只是小學)。

沈從文二十歲才離開湘西,後來創作邊城,雖然故事背景是湘西另一個苗家聚落 — 茶峒,但應該也反映了許多他在故鄉鳳凰的童年經驗,大家喜歡到鳳凰來,除了古城保存完好的因素之外,多少也和沈從文及『邊城』的影響有關吧。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後來沈從文再回到他喜愛的故鄉,卻說他不喜歡鳳凰的樣子,多少的無奈啊!不過我似乎有一些體會得出他的感嘆。


鳳凰變得更美麗了,美麗並不是錯,但是光芒會掩蓋本質,現在要在五光十色的耀眼光芒中去發掘古城的鳳凰恐怕得更具慧眼才行了。


跳岩上穿著美麗的姑娘絕對不會是苗家少女


表面上看,鳳凰的確是座古城



依舊的石板街道、依舊的吊腳樓、依舊的封火磚牆、依舊的歇山屋頂……但似乎有些甚麼並不依舊

鳳凰城內城外現在幾乎已經是無家不店,賣土特產、賣吃的、賣酒、賣咖啡、賣唱……還有四處遊走的小販,就連名人故居、各家祠堂、甚至城樓也都在賣票。
當然,有多少客源才會有多少店,而且這也是為當地居民帶來經濟上的利益,這沒有甚麼不對,但是真正的鳳凰在哪裡?









































振翅欲飛的鳳凰雕像



很難得在廣場角落有一群老人聚在一起對唱山歌,但不知還能唱多久,整個鳳凰城的許許多多酒吧、PUB可都不唱山歌的



轉到『後街』,沒了遊客,才看到原來鳳凰還有一點當地人生活的空間


後街後巷才是我喜歡的鳳凰



到了夜晚,鳳凰全城燈火通明,點燈到凌晨一點,想要夜拍、逛街、消費絕對出乎想像的容易





古城雖美但似乎被甚麼緊緊禁錮……


燈火如晝的古城、川流不息的行人和穿梭江上的畫舫、夜店的音樂與歌聲,好一幅歌舞昇平的歡樂景象???
(為什麼打上問號?)
因為此情此景我心中不斷浮現的詩句竟是:  ……隔江猶唱後庭花
(很不對吧!日漸強盛的國家,逐漸繁榮的古城,何來甚麼有的沒有的?)
話是不錯,但不覺得文化淪陷也很悲哀嗎?充斥全城的搖滾金屬聲浪,難道不會是鳳凰的後庭花?



虹橋左邊的奪翠樓是畫家黃永玉先生(沈從文的表侄)搶救鳳凰古城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