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金門 —— 古寧頭、八二三及其他

2021093010:00
金門旅遊難免會觸及的就是『戰地』;終於,不可避免的還是要寫到這個話題。



雖然現在的金門一片昇平景象,但她曾經是煙硝烽火的戰地,而且還是在不很久之前的事。

長久以來金門就一直都是兵災之地,明清時有海盜、倭寇不斷的侵擾,明鄭(鄭成功)還與荷蘭在料羅灣大戰;二戰時又被日軍攻佔;其後國共戰爭期間更是發生多次大小戰役,除了最為慘烈,也最為大眾熟知的古寧頭戰役(共軍稱為金門戰役)、八二三礮戰之外,還有許多其他大小戰役與衝突,就算沒有特別的衝突,也會每隔一天就有一些砲彈打過來(單打雙不打),躲砲彈變成金門人例行的日常,戰爭的意義也模糊成小孩子辦的家家酒一般,但生命財產的損失卻是血淋淋的真實,這就是金門 — 戰地金門。 

民國三十八年(聽來好像是上古時代的事,其實有些人現在還在),國共內戰已進入尾聲,國軍在大陸的戰事頻頻失利,政府已播遷來台,福建、廈門陸續失陷後,金門已成了最前線,但當時金門防務也還未布置妥當。
10月,解放軍在沿海徵集船隻準備進攻金門,可是國軍撤退時已把許多船隻破壞,徵集到的船隻僅可運送約三個團,但應足以擔當第一波攻擊,若返航船隻運送第二波攻擊武力,應該足以拿下金門;不過這是解放軍的樂觀想法。

10月25日凌晨,月黑風高的掩護下解放軍發起了突襲……(戰爭細節實在難以簡短敘述)
直接講結果:就是國軍贏了這次很關鍵性而且影響深遠的戰役。
說得好似輕鬆簡單,其實慘烈的程度難以言傳。不意外地,雙方各誇戰果,對於戰果的呈報落差很大,但可以確定的是上岸的近萬共軍無一全身而退,大部分被擊斃其餘全被俘虜,當然國軍也付出了不小的傷亡。

古寧頭在金門西北角,是古寧頭戰役最主要的戰場


附近的戰鬥現場  現在改設為和平紀念公園,圖為反空降堡


和平紀念公園


古寧頭戰史館  展示有關古寧頭戰役的一些史料。不過史料再多還是史料,親臨現場走一遭更有心靈的震撼。


古寧頭附近的北山海灘   北山、古寧頭、林厝一帶是登陸和戰鬥最激烈地點之一,當時真的是血流成河、橫屍遍野,至少好幾千人在這裡戰死沙場。
後來金門的海灘都設置了防登陸的軌砦條(現在已大部分拆除)



北山是古寧頭戰役交戰最激烈的地點之一,北山洋樓被共軍佔領,雙方戰開激烈巷戰,雖然國軍最後獲得勝利,但也在這裡付出慘痛代價



北山播音牆  金門防務較穩固後設置,數十個高功率喇叭組成陣列,對著幾公里外的廈門心戰喊話,不過這是喊給自己聽?或是喊給對岸聽?




一張模糊的照片又是甚麼?因為我上太武山那天有起霧,所以拍起來就是模糊的。

但好像也沒甚麼特別,幹嘛拍?其實這裡可特別的,就叫做碎骨……更正一下,是叫翠谷,但叫做碎骨也算貼切。
原來這是太武山中一片窪地,積水成潭,中間有一小島(圖中圓形部分),蓋有一座水上餐廳,又是隱身山中,有山有水有綠意,隱蔽安全又景色如畫,簡直是金門的桃花源。
1958年8月23日下午6時30分(這不是晚餐時間嗎?沒錯!就是大家吃晚餐的時候,重要的將領也都正在水上餐廳用餐),突然對岸一陣砲彈飛來,在水上餐廳炸開,當時金防部三位副司令全部陣亡:章傑、趙家驤將軍當場陣亡,另一副司令吉星文將軍重傷,也在三天後死亡。金防部司令胡璉將軍、參謀長劉明奎與正在金門視察的國防部部長俞大維均負傷,據說還有一名高級美軍顧問也賠上性命,當然還有許多其他官兵。
這就是八二三炮戰的開幕式,第一波攻擊就造成我方慘重損失,接著二小時內金門又落下四萬多發砲彈,當天共五萬七千多發,我方雖有還擊,但只能說是被壓著打。


後來……就不打了,但那已經是1979年的事了,中間還加入了空戰、海戰、還有『停火一週』、『停火二週』、單打雙不打、美國介入、蘇聯的反應(當時還是蘇聯),甚至影響到歐洲德國的政治傾向……
當然,事後雙方都會各誇戰果,但相信也沒幾個人有閒功夫想去詳細了解,(金門各島面積全部加起來也才151平方公里)不過"一百多萬"發砲彈落下來,金門挺住了,堅毅不拔不只是守島的官兵,還有金門的平民百姓。


這麼高密集的落彈,並沒有把金門各大小島嶼翻過來,反倒造就金門另一項經濟奇蹟 — 用砲彈殼打造的金門菜刀,已經熱銷了幾十年,這是誰都沒想到的吧。


至於後來為什麼不打了呢?
剛開始他們確實想要一舉拿下金門,可是打到後來發現打下金門其實並不符合他們的利益,但突然就說不打,老臉也掛不住,於是就來個單日打、雙日不打,而且發射砲彈也不多,就是象徵一下表示我還在打你,戰爭至此已經完全家家酒化了,可是若不幸被打到那就不是家家酒了。
直到1979年1月1日中共與美國建交,終於正式宣布停止炮擊金門,但距炮戰開打已經超過二十年,金門何堪啊!




八二三的確是一場震撼教育,國軍深知為了應付隨時可能飛來的砲彈,把裝備、人員隱入地下是最好的辦法。注意!是隱入而不是躲入,躲是龜縮逃避沒有作為;隱是伺機而動準備出擊,而且是你打不到我但我打得到你(那不是忍者龜嗎?說實在是有點像)。巧的是金門全島屬於花岡岩地質,適合構築堅固的工事,不過也增加了工程的難度。
原本金門這些坑道、掩體都是軍事的機密,外人當然無法窺伺,但隨著戰爭型態的演進以及國軍的精實,現在有部分軍事設施已經除役解禁讓遊客參觀,也可以讓民眾體會以前軍人保家衛國的艱辛。
我們都不喜歡戰爭,但是如果戰事爆發,軍人挺身而出保家衛國是多麼值得尊敬的情操,我也當過兵,也許體會更深刻。


坑道
翟山坑道    砲戰期間運補金門的物資大多由料羅灣搶灘,由於沙灘開闊缺乏掩蔽,常造成傷亡,所以打造直通大海的翟山坑道,漲潮時登陸小艇可以駛入坑道內,小型船艦也可以隱藏在裡面伺機出擊。















水道波平如鏡,看來有如幻的視覺(是上面的倒影或是清澈的水底?)


上圖看到的是倒影沒錯,但也的確是水清見底,虛實交錯加上光影變化,值得一看。




民防坑道    除了軍事坑道之外,金門各地還有民防坑道,以供百姓在砲擊時掩蔽,民防坑道通常會貫穿整個聚落,而且各關鍵地點都設有出入口,民眾可以就近掩蔽。不過進入民防坑道後,看來都大同小異,選一條體驗一下就夠了。







擎天廳    擎天廳也算是金門的坑道之一,但說是人工洞窟應該比較貼切些。
擎天廳長60公尺、寬18公尺、高11公尺,是可容納上千人的寬敞大廳,以人工開鑿的洞窟而言確實壯觀。擎天廳還與其他坑道相連,戰時成為作戰中樞,也曾做為傷患收容所;後來則轉做官兵休閒娛樂場所,可欣賞勞軍表演或播放
電影。

擎天廳位於軍事管制區內,無法自由參觀,遊客須於一週前向縣府交通觀光局辦理登記,取得參觀證
(本文最上圖)於指定時間至山外車站搭乘專車接駁進管制區參觀。







碉堡與掩體
在許多不適合挖掘坑道的地點,因防禦需要就地構築的碉堡與掩體也是戰地金門的特色景觀,這些防禦工事本也都是軍機要地,不過現在也有部分開放參觀。
也許有人覺得碉堡還不都是大同小異,其實選蓋碉堡的地點絕不是隨意說蓋就蓋,一定是視野良好、控扼咽喉的地點,這些地方以往都是禁地,現在可以利用這麼棒的視角,當然值得看看。


肅殺的槍砲射口往往都像是一幅美麗的畫框,這份矛盾與衝擊的視覺震撼是戰地獨有得特色





將軍堡(烈嶼)


鐵漢堡(烈嶼)


鐵漢堡與勇士堡相去不遠,中間有坑道相通,設置有地雷展示館。

勇士堡(烈嶼)


貓公石戰壕(烈嶼)


南山頭L13據點(烈嶼)


建功嶼(金城)



海防的另一支鐵衛軍 —— 瓊麻


砲陣地掩體與彈藥庫 (金湖)


外島中的外島,前線中的前線    除了大、小金門之外,附近海域還有一些小島和礁嶼有國軍駐守,這些都是很小很小的島礁,甚至在地圖上都很難找得到,駐守的國軍必須面對更艱困的生活環境愈更緊張的軍事壓力。大致點名一下表達敬意:大膽(大擔)、二膽(二擔)、獅嶼、猛虎嶼、草嶼、後嶼、東碇島、北碇島、建功嶼、復興嶼,此外還有烏坵(原莆田縣屬)。

建功嶼



北碇



復興嶼



獅嶼
(我只能拍到這些了,對於沒拍到的更要獻上敬意)




 


  •    (悄悄話) 1F
  • <悄悄話留言,不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