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都 — 維也納

2019021817:05
維也因為有豐富厚實的音樂傳統及遺產而被稱作「音樂之都」,與維也納扯得上關係的音樂家多得族繁不及備載,光是海頓、莫札特、貝多芬三位古典大師就足以震攝天下了,何況還有李斯特、萊哈爾、布魯克納、馬勒、格魯克、勃拉姆斯、維瓦爾第……等。
 


瑪麗亞‧特雷莎廣場及雕像

音樂當然是維也納不可缺少的文化要素,但為何大師們總是鍾情於維也納?

城市,不僅是人口聚居之處而已,她是有個性、有氣質的,也許因為維也納優雅高尚的氣質和個性才會容納眾多音樂家優雅高尚的心靈吧,我對維也納的認識也不多,不知道是不是這樣,就先走走看看吧。


就先從瑪莉亞希爾夫大街開始吧,為什麼是這裡?沒甚麼,只因為我們是搭火車來,又是住在這裡。


維也納西站廣場夜景,圖右下就是瑪莉亞希爾夫大街


西站出口及廣場




這街基本上是人行購物的大街,有清涼路樹的林蔭大街,雖然偶有汽車,但只限於工作、送貨,所以一路走來悠閒舒適毫無壓力。






一條街當然不足以代表一個城市,但是城市的氣質多少都會反映出來,在這裡逛街消費的經驗是愉快的,比起巴黎……

咦?那麼多的城市為什麼是和巴黎比?
當然是要和巴黎比,不然咧?
因為這讓我聯想到十六至十八世紀二百多年間,幾乎宰制著歐洲最重要歷史舞台的兩個顯赫家族—波旁王朝與哈布斯堡王朝。這兩大家族在政治上的爭逐,差不多就等於歐洲歷史的主幹了。波旁王朝在巴黎發展出法語世界最大的城市;哈布斯堡王朝則把維也納打造成德語區最繁榮的大城。


十七到十八世紀間,波王朝的法王路易十四把法國的國力推向了巔峰;緊接著,哈布斯堡王朝的瑪利亞‧特雷莎女王(本文的第一張圖片)也領導奧地利達到鼎盛國力。
不過法國是以兵戎征伐來達成目的;而奧地利用的卻是政治聯姻。瑪利亞‧特雷莎的名言就是『讓別人去打仗,我們快樂結婚吧』,而她也真的貫徹自己的信念,不只當個稱職的女王,還生了十六個兒女;除了夭折之外,個個都安排了有利的政治婚姻,將哈布斯堡的勢力擴展到極致,其中最著名是嫁給法國皇帝路易十六的第十五的女兒瑪麗·安托瓦內特,也是在大革命時被革命份子送上斷頭台的瑪麗皇后。(參見從巴士底監獄到協和廣場 ─ 法國大革命2)

鼎盛法國的路易十四在巴黎附近蓋了舉世聞名的凡爾賽宮,奧地利瑪利亞‧特雷莎女王也在維也納郊區興建了不惶多讓的美泉宮(此二者與德國符茲堡主教宮被世人譽為舉世最美的巴洛克建築,參見舉世最美的巴洛克建築 符茲堡主教宮)

巴黎有聖母院大教堂,維也納則有聖史蒂芬,兩者都是世界最大教堂之一,聖母院稍大,但聖史蒂芬較高,都是哥德式建築傑作。

巴黎聚集來自各處的畫家,藝術蓬勃發展而贏得『藝術之都』頭銜;維也納則是音樂家匯聚而有『音樂之都』美譽。

看來這場較勁算是打成平手了,實則不然,巴黎追逐時尚與流行,維也納則努力保存她的優雅,雖然各具勝場,但是走在維也納街頭,似乎可以感受到一點點踩著史特勞斯圓舞曲的輕柔,這是在巴黎感受不到的。(經濟學人智庫在 127個全球都市中,將維也納選為世界最佳宜居城市第一名,人力資源顧問公司美世將維也納列為年度生活質素調查的第一名。)


著名的聖史蒂芬大教堂


聖史蒂芬大教堂內部一景


聖史蒂芬大教堂的影像映在附近商家的玻璃帷幕





舊城區街景


最受遊客喜愛的打卡景點 — 安卡時鐘


城堡劇院前的美食攤


環城大道


市政廳


市政廳旁街景及沃蒂夫教堂


維也納博物館區


瑪麗亞‧特雷莎及自然史博物館


瑪麗亞‧特雷莎及藝術史博物館



街道上隨便拍都是漂亮的新古典和巴洛克建築





至於內城區以外呢?

維也納是個偉大的都市,不論內城區或外城區,維也納總是很維也納的,但不就代表她只有守舊的經典,除了典雅的雕鑿外,她也有奔放的色彩







漢薩瓦德之家是維也納另一個經典,慕名而來的遊人也是絡繹不絕;有人說看到它就聯想到西班牙的高第,但詳細品味,維也納和巴塞隆納還是不一樣的。



維也納不得不提的還有象徵哈布斯王朝榮耀的麗泉宮(下一篇文章再續)。
此外還有甚麼?~~別太要求,維也納我也只不過住了兩個晚上,哪看得了那麼多!